| 
 001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 
 082400船舶与海洋工程   |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我校最具办学特色的标志性学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该学科现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学科下设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及水声工程三个学科方向,其中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一直为学校最具实力的主干特色方向,实力雄厚,优势显著;轮机工程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水声工程定位清晰,具有特色。学科支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建设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轮机系统设计及性能优化、水声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来主持承担科研项目650余项,经费2.25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50余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40余篇,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相关研究成果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超大型挖泥船等国家标志性海工装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并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正高职27人,博士率93.90%。拥有国际船舶结构大会委员3人,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4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和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科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等5所国际知名船舶高校签订国际交流协议,另聘请10位国际知名学者讲授专业课,充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科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5个,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 
 导师及联系方式 
  |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备注 
  | 
| 
 吴国雄    g.wu@ucl.ac.uk 
  | 
 01(全日制)水动力学 
 
02(全日制)计算流体力学 
 
03(全日制)冰区水动力学 
  | 
 ①1001英语 
 
②2001数学物理方程或2002数值分析 
 
③3001高等流体力学或3002高等结构力学或3003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或3004现代信号处理或3005船舶动力装置 
  |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博士点招生联系人:魏老师 
 
0511-84406277 
  | 
| 
 王自力justwzl@just.edu.cn 
  | 
 04(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分析评估及制造工艺力学 
 
05(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碰撞/搁浅及冲击损伤力学 
 
06(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轻量化功能型结构设计 
  | 
| 
 嵇春艳jichunyanjkd@163.com 
  | 
 07(全日制)海洋工程结构水动力学 
 
08(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非线性力学 
 
09(全日制)浮式防波堤技术 
  | 
| 
 王志东cbxywzd@163.com 
  | 
 02(全日制)计算流体力学       10(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 
 
11(全日制)水下机器人技术 
  | 
| 
 朱仁庆 zhurq@just.edu.cn 
  | 
 12(全日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运动性能预报 
 
13(全日制)波流与结构相互耦合作用 
 
14(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 
  | 
| 
 杨兴林hcyangxl2010@163.com 
  | 
 15(全日制)船舶轮机系统与结构 
 
16(全日制)船舶新能源动力系统 
  | 
| 
 杨德森  yrc795@126.com 
  | 
 17(全日制)矢量声呐技术 
 
18(全日制)水下声隐身振动噪声研究 
 
22(全日制)水中目标探测与分析技术 
  | 
| 
 戴跃伟 daiywei@163.com 
  | 
 19(全日制)水声信号处理技术 
 
20全日制)水声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 
| 
 朱志宇  zzydzz@163.com 
  | 
 21(全日制)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 22(全日制)水中目标探测与分析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