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详解:
水果褐变和面包金黄色变化是食品加工中两种典型的颜色变化,其反应类型、机理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
-
两者的不同点:
-
预防水果褐变的措施:
- 抑制酶活性:沸水短时烫漂(90~100℃,1~2min)使 PPO 失活;低温贮藏(0~4℃)降低酶活性;添加抑制剂(如亚硫酸盐、柠檬酸、EDTA)。
- 隔绝氧气:真空包装、浸泡在清水或糖液中;添加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消耗氧气。
- 调节 pH 值:用柠檬酸、苹果酸将 pH 调至 3.0 以下,抑制 PPO 活性。
-
提高面包金黄色的措施:
- 优化原料配比:增加面粉中还原糖含量(添加葡萄糖、麦芽糖);提高蛋白质(尤其是赖氨酸)含量,促进美拉德反应。
- 调整加工工艺:延长发酵时间(增加酵母产生的还原糖);烘烤时控制温度(表面 180~200℃,内部 100~105℃)和时间(15~20min),保证美拉德反应充分。
- 添加辅料:加入蛋粉、乳粉(含氨基酸和还原糖),促进类黑素生成;适量添加小苏打(调节 pH 至 7.0~8.0),加速美拉德反应。
答案详解:
食品加工贮藏中的颜色变化主要分为酶促褐变、非酶褐变和色素降解三大类,其机理和影响因素各有差异,合理控制可提升食品稳定性。
-
颜色变化的方式及机理:
-
酶促褐变:
- 机理:在有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食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生成醌类,醌类进一步聚合形成褐色的类黑素。
- 典型食品:苹果、梨、土豆等果蔬切开后褐变,茶叶、咖啡的加工褐变。
-
非酶褐变:
- 美拉德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或长期贮藏条件下,经缩合、重排、聚合生成类黑素(棕色、金黄色),伴随风味物质(如醛、酮)产生。典型食品:面包烘烤、红烧肉上色、奶粉贮藏褐变。
- 焦糖化反应:糖类在高温(>150℃)下脱水、分解生成焦糖素(红棕色),伴随焦香味。典型食品:焦糖、烤红薯、啤酒上色。
-
色素降解:
- 叶绿素降解:在酸性、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叶绿素中的镁离子被氢离子取代,生成脱镁叶绿素(橄榄绿),进一步分解为褐色产物。典型食品:蔬菜烹饪后颜色变深。
- 类胡萝卜素降解:光照、氧气、高温导致类胡萝卜素氧化分解,颜色变浅(如胡萝卜干褪色);异构化反应导致颜色变化(如番茄加工中顺式番茄红素增加,颜色变浅)。
-
举例:预防蔬菜加工中叶绿素降解的方法:
以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为例,预防叶绿素降解的核心是减少氢离子取代和氧化反应:
- 控制加工 pH 值:焯水时添加少量小苏打(0.1%~0.2%),保持碱性环境,抑制脱镁反应,维持叶绿素绿色。
- 缩短高温处理时间:采用沸水快焯(1~2min),避免长时间高温导致叶绿素分解;烹饪时大火快炒,减少受热时间。
- 隔绝氧气和光照:加工后及时冷却,真空包装贮藏;避免强光照射(如用不透光容器存放)。
- 添加保护剂:焯水时加入维生素 C(0.05%~0.1%),抑制叶绿素氧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