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肺排毒汤的经方由来,包含哪些经方,及其代表条文,并从六经分析这些经方治疗新冠的思想。
清肺排毒汤是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经方化裁而成的抗疫核心方剂,其组方紧扣新冠病毒感染的 “寒湿疫” 核心病机,融合多个经典经方的配伍思想,通过六经辨证体系实现 “表里同治、寒热并用、标本兼顾”,是中医 “辨证论治” 与 “经方活用” 的典范(2 分)。
清肺排毒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研发,核心思路是 “辨病与辨证结合、经方与病机适配”。其组方根源可追溯至《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多个经典方剂,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后 “寒湿郁肺、疫毒闭肺、痰湿阻络” 等核心病机,通过经方加减融合,形成兼具 “散寒祛湿、清瘟解毒、宣肺化痰、通利二便” 功效的复合方剂,临床验证对新冠病毒感染各期均有显著疗效。
清肺排毒汤核心包含 5 首经典经方,具体如下:
-
麻黄汤(《伤寒论》)
- 代表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 35 条)
- 核心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
小青龙汤(《伤寒论》)
- 代表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 40 条)
- 核心药物: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
五苓散(《伤寒论》)
- 代表条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 71 条)
- 核心药物: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 代表条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核心药物: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
橘枳姜汤(《金匮要略》)
- 代表条文:“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核心药物:橘皮、枳实、生姜。
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医范畴属 “寒湿疫”,其传变规律契合六经辨证体系,清肺排毒汤中各经方的配伍思想精准对应六经病机:
-
太阳经层面:解表散寒、宣肺祛湿
麻黄汤、小青龙汤针对新冠初期 “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兼水饮” 病机,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发散寒湿之邪;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契合新冠初期 “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 等表证与里饮并存的表现。
-
太阴经层面:健脾祛湿、温化寒痰
五苓散、橘枳姜汤聚焦 “太阴脾虚湿盛” 病机,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化浊,橘皮、枳实理气宽中、化痰祛湿,解决新冠患者常见的 “胸闷、腹胀、大便溏薄、肢体困重” 等太阴湿困症状。
-
少阳经层面:和解少阳、透达郁热
方中桂枝、生姜兼通少阳,柴胡(隐含经方化裁思路)、射干等兼顾 “少阳郁热”,针对新冠中期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 等少阳枢机不利表现,实现 “表里双解”。
-
阳明经层面:通腑泄热、给邪出路
方中泽泻、猪苓通利小便,枳实理气通腑,针对新冠重症期 “阳明腑实”“湿浊化热” 病机,通过 “利小便、通大便” 给疫毒以出路,避免疫毒内陷心包或闭阻肺气。
-
六经合治:整体调衡、标本兼顾
诸经方合用,既针对太阳、太阴等表浅病机解表祛湿,又兼顾少阳、阳明等传变病机透热通腑,同时以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体现 “伤寒论”“六经辨证、整体观” 思想,契合新冠 “寒湿疫”“易传变、多靶点” 的发病特点。
- 经方溯源精准,每条经方均匹配经典条文,体现理论功底;
- 六经分析紧扣新冠 “寒湿疫” 病机与传变规律,实现 “经方 - 病机 - 六经” 三维联动;
- 结合临床疗效与组方逻辑,凸显 “经方活用” 的学术思想,符合博士研究生的临床与理论结合能力要求。
- 系统梳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核心经方,牢记 “条文 - 药物 - 病机 - 主治” 四位一体,尤其关注抗疫、疑难病相关经方(如清肺排毒汤、麻杏石甘汤等);
- 强化 “六经辨证”“脏腑辨证” 与临床疾病的结合,学会从经典理论解读现代疾病病机;
- 积累学术延伸内容,如经方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案例,提升答题深度。
- 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学常见病(中风、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等)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紧扣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下结论;
- 辨证时遵循 “病因 - 病机 - 症状 - 舌脉” 逻辑链,确保证候诊断精准;
- 方剂选用兼顾 “辨证论治” 与 “灵活加减”,方解需按 “君臣佐使” 条理阐述,体现用药逻辑;
- 结合西医相关知识(如脑出血的病理机制、治疗原则),实现中西医融合答题。
通过系统利用真题资料和科学的备考方法,考生可高效提升考博中医内科学综合能力,助力顺利上岸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