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属于国家一级学科。
专业研究方向:
1、秦汉史
2. 西域古代历史
3、隋唐史
专业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史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近代以前的中国史都属于研究范围。中国古代史一般以朝代为段落,如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同时,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等。
培养目标:中国古代史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热爱祖国。在专业上勤奋学习,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中国古代史专业学制两年,在掌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参加一些科研工作,以培养独立研究工作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背景、专业概况:中国古代史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由中国学者引领世界潮流,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们难以企及。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诸专业中最具有传统的学科,学科积累深厚,优秀学者众多,是中国历史学屹立世界学术之林的代表性学科。
对外交流及其他:中国古代史专业对外学术交流频繁,主要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至于参加国家学术会议,与中外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则属于常见的交流形式。今年,邀请台湾逢甲大学文学系主任前来讲学,目前正在筹备与日本21世纪研究所合作在今年九月联合召开国界学术会议。
毕业生就业去向: 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主要开设课程: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历史典籍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等。
导师介绍
中国古代史
王子今 教授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学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7级;1982年2月—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12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秦汉史;导师:林剑鸣教授;硕士论文:《论秦汉陆路运输》;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方诗铭研究员);1985年3月—2003年3月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3年3月—2007年11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学术兼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长城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洛阳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文化研究院、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校外专职研究人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史学月刊》编委、《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特邀编委。
承担课程:1.中国古代史(上);2.《汉书》研读;3.《史记》研读;4.秦汉史研究专题;5.上古史研究。
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秦汉交通史研究(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2.秦汉区域文化研究(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3.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最终成果:学术专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正在进行的课题: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秦汉时期未成年人生活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770004;
2.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汉社会称谓研究”,项目批准号:07BZS007;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项目编号:QL08l01;
4.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2007年子课题“匈奴经营西域研究”,项目编号:A2007-01。
获奖情况:
学术论文<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管理>1993年5月获全国首届行政管理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合著《中华古文明大图集》1993年9月获第7届中国图书奖;
长篇历史小说《铁血长平》1997年3月获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二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交通史稿》1999年9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专著《秦汉区域文化研究》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
合著《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2002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2002年10月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学术专著《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2004年12月获北京市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合辑《历代竹枝词》2004年12月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合著《中国政治通史》(承担第3卷《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004年3月获第18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
合著《中国历史》(六卷本)教材(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本人担任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主编,承担秦汉三国部分撰写任务)2005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术专著《古史性别研究丛稿》2006年12月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
个人学术专著:
1 《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10月;
2 《交通与古代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3 《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
4 《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5 《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7月;
6 《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形态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
7 《门祭与门神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门祭与门神崇拜——“门”的民俗文化透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8 《中国古代交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9 《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7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
10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11 《中国女子从军史》,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年7月;
12 《中国文化节奏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13 《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4 《“忠”观念研究:一种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与历史演变》,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15 《中国盗墓史: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化考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中国盗墓史》(插图珍藏版),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
16 《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17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18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国政治通史》第3卷),泰山出版社2003年8月;
19 《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长春出版社2004年1月,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
20 《钱神——钱的民俗事状和文化象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21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学术论文集
1 《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
2 《秦汉社会史论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3 《千百年眼:皇权与吏治的历史扫描》,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
译著:
1 《文明的生态史观》,〔日〕梅棹忠夫,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
2 《苍凉夜色》(合译),〔日〕松本清张,求实出版社1989年4月;
3 《权谋术》(合译),〔日〕村山孚,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
4 《帝王学中的管理韬略》(合译),〔日〕守屋洋,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8月;
5 《秦汉法制史研究》(合译),〔日〕大庭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6 《能够思想的芦苇》,〔法〕帕斯卡尔,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4月;又《能够思想的苇草》,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1月;
7 《宗教人类学》(合译),〔日〕吉田祯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译文:
1 文身的意义和特点,〔日〕高山纯,民族译丛1986年2期;
2 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女神像(合译),〔日〕江上波夫,北方文物1987年4期;
3 印第安人服用致幻植物的风习,〔日〕吉田祯吾,民族译丛1990年6期;
4 匈奴的住所,〔日〕江上波夫,西北史地1991年3期;
5 平成京木简综述(合译),〔日〕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简帛研究二○○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6 汉律中“不道”的概念,〔日〕大庭脩:中国法制史考证(日本学者考证中国法制史重要成果选译),丙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其他著作:
1 《中国通史史论辞典》(合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9月;
2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合作),人民日报出版社、乐天文化(香港)公司、宜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7月;
3 《清代海外竹枝词》(合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4 《铁血长平》(长篇历史小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
5 《陕西省志·航运志》(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6 《西安古代交通志》(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7 《陕西航运史》(合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12月;
8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合著,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国家“九五”重点图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
9 《周秦汉唐文明》(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周秦汉唐文明》(简本)(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11 《改革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12 《简牍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13 《驿道驿站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14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15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合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16 《细说秦汉》(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17 《中国社会福利史》(合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9月;
18 《历代竹枝词》(合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19 《汉武英雄时代》,中华书局2005年8月;
20 《细说秦始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21 《汉景帝评传》(合著),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
22 《中国思想学说史·秦汉卷》(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学
中国古代史
孟宪实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62年生,黑龙江省讷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 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奔赴新疆,在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主讲课程:中国古代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敦煌学概论,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等。著有《敦煌百年》(合著)、《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等。为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与作家阿城合作)。07年发表论文:《帝国的节律——从吐鲁番新出土历日谈起》,光明日报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第9版史学版。吐鲁番新发现的《唐龙朔二年西州高昌县思恩寺僧籍》,《文物》2007年2期,50-55页。《历史剧与历史学散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2期,27-30页。2006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2007年5月主讲《贞观之治》。出版《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5月)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