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复试 >> 正文 2026 年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考研试卷库
2026 年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2026 年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样题(植物学)

考研、考博备考中,真题是夯实植物学基础、掌握命题重点的关键资源。若需获取更多考研及考博真题,可访问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该平台收录了丰富的植物学及其他学科真题,满足不同阶段备考需求。同时,我们针对所有年份的植物学真题,均配备了高分答案详解,从考点拆解、答题逻辑梳理到知识拓展进行全方位指导,助力考生高效提升应试能力。

一、名词解释(30 分,每小题 3 分)

1. 成膜体

  • 答案: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位置由纺锤体微管、内质网片段、高尔基体囊泡等聚集形成的膜状结构。其功能是引导囊泡融合形成细胞板,最终发育为新的细胞壁,将母细胞分隔为两个子细胞。
  • 解析:核心需明确 “形成时期”(有丝分裂末期)、“组成成分”(微管、内质网片段、囊泡)、“核心功能”(形成细胞板),避免与细胞分裂其他阶段的结构混淆。

2. 侵填体

  • 答案:指植物老茎中,导管或管胞周围的薄壁细胞通过纹孔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形成的堵塞细胞腔的囊状突起结构。它由薄壁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形成后会堵塞导管或管胞,使其失去输导功能,可增强木材的坚固性。
  • 解析:需突出 “形成位置”(导管 / 管胞腔内)、“来源”(周围薄壁细胞)、“作用”(堵塞输导组织、增强木材坚固性),明确其与植物输导功能衰退的关联。

3. 细胞凋亡

  • 答案:指植物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是主动、有序的细胞死亡方式。其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核片段化等,可发生在植物生长发育(如叶片衰老、根冠细胞脱落)或抵御逆境(如抗病反应)过程中,对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 解析:需强调 “调控机制”(基因调控、程序性)、“形态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发生场景”(生长发育、逆境抵御),区分于被动的细胞坏死。

4. 复雌蕊

  • 答案:指由 2 个或 2 个以上心皮合生形成的雌蕊,又称合生雌蕊。其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常见于被子植物,如番茄(2 心皮)、苹果(5 心皮)的雌蕊均为复雌蕊。
  • 解析:需明确 “组成”(2 个及以上心皮合生)、“结构组成”(柱头、花柱、子房)、“常见实例”,避免与 “单雌蕊”(1 个心皮形成)混淆。

5. 假果

  • 答案:指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序轴等)也参与发育形成的果实。其食用或主要部分并非由子房壁发育而来,例如苹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花托,草莓的食用部分是膨大的花托,西瓜的食用部分是胎座与花托联合发育的结构。
  • 解析:需紧扣 “发育来源”(子房 + 其他花部)、“核心特征”(非子房壁主导)、“典型实例”,对比 “真果”(仅子房发育形成)的差异。

6. 物种

  • 答案:指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且与其他类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群体。物种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也会随环境变化发生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
  • 解析:需涵盖 “分类地位”(基本单位)、“核心标准”(形态生理一致、可交配产可育后代、生殖隔离)、“进化意义”(进化基本单元),明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区分的关键。

7. 世代交替

  • 答案:指植物生活史中,无性生殖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产生孢子)与有性生殖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产生配子)交替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根据孢子体与配子体的独立程度,可分为同型世代交替(如石莼,二者形态相似)和异型世代交替(如蕨类,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微小)。
  • 解析:需明确 “两个世代”(孢子体世代、配子体世代)、“核心过程”(交替循环)、“类型划分”(同型、异型),结合实例说明二者差异。

8. 双名法

  • 答案:指由林奈创立的生物命名法,用于给物种命名,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首字母大写,名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小写,形容词,描述物种特征或产地),完整学名还需附上命名人姓氏(可缩写)。例如水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其中Oryza是属名,sativa是种加词,L. 是命名人林奈的缩写。
  • 解析:需说明 “创立者”(林奈)、“组成结构”(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书写规则”(属名大写、种加词小写、拉丁词),结合实例确保规则清晰。

9. 系统发育

  • 答案:指某一生物类群(如物种、 genus、科)从共同祖先起源,经过漫长进化过程形成的演化历史与亲缘关系。它反映了生物类群的进化脉络和分化过程,通常用系统发育树(进化树)来直观展示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 解析:需突出 “核心对象”(生物类群的演化历史)、“本质”(亲缘关系与进化脉络)、“表现形式”(系统发育树),区分于 “个体发育”(单个生物的生命周期)。

10. 低等植物

  • 答案:指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或仅具假根、拟茎、拟叶),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胚形成的植物类群,又称无胚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多生活在水生或潮湿环境中,如海带(藻类)、蘑菇(菌类)、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
  • 解析:需明确 “结构特征”(无根茎叶分化、单细胞生殖器官)、“关键区别”(无胚)、“包含类群”(藻类、菌类、地衣),对比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多细胞生殖器官、有胚)的差异。

二、填空题(30 分)

  1. 答案:颈卵器
    • 解析:苔藓、蕨类、大部分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均为颈卵器,呈烧瓶状,内有卵细胞,是这类植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2. 答案: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解析:孢子植物又称隐花植物,指以孢子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植物,涵盖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虽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但部分种类仍可产生孢子,故此处需补充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 答案: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梨亚科)、李亚科(梅亚科)
    • 解析:恩格勒分类系统中,蔷薇科依据花托形态、雌蕊类型、果实类型等特征,分为四个亚科,需准确记忆亚科名称。
  4. 答案:藻类植物(或蓝藻)、真菌
    • 解析: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藻类提供有机物(光合产物),真菌提供水分和无机盐,二者互利共生。
  5. 答案:导管、筛管;管胞、筛胞
    • 解析:被子植物中,导管负责输水,筛管负责运输营养物质;裸子植物无导管和筛管,分别由管胞(输水)和筛胞(运输营养)承担输导功能。
  6. 答案:中果皮(或内果皮上的汁囊)、花序轴(或花托)
    • 解析:柑橘的果实为柑果,食用部分是内果皮上突起形成的汁囊;凤梨(菠萝)的果实为聚花果,食用部分是膨大的花序轴与花被片等联合发育的结构。
  7. 答案:原套、原体
    • 解析:被子植物幼苗顶端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外层,细胞主要进行垂周分裂,维持表面生长)和原体(内部,细胞进行各个方向分裂,使顶端体积增大)。
  8. 答案:花药(雄蕊)、花粉粒(雄配子);胚珠(雌蕊)、胚囊(雌配子)
    • 解析:被子植物中,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器官:雄蕊的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粒(雄配子);雌蕊的胚珠中,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胚囊(雌配子)。
  9. 答案: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吸收组织
    • 解析:薄壁组织按功能可分为同化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如叶肉)、贮藏组织(储存营养,如块根)、通气组织(提供通气空间,如莲的根状茎)、吸收组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如根毛区)。
  10. 答案: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
    • 解析:维管形成层的切向分裂(平周分裂)中,向外产生的细胞分化为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的细胞分化为次生木质部,是植物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三、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1 分)

  1. 答案:A
    • 解析:卷柏属于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水松、红豆杉、买麻藤均为裸子植物,故选择 A。
  2. 答案:C
    • 解析:赤潮(海洋)与水华(淡水)是因藻类植物(如蓝藻、甲藻)大量繁殖,释放毒素或消耗氧气导致的生态现象,故选择 C。
  3. 答案:C
    • 解析:瓠果是葫芦科植物的典型果实类型,如西瓜、黄瓜;十字花科为角果,茄科为浆果或蒴果,蔷薇科为核果、梨果等,故选择 C。
  4. 答案:C
    • 解析: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裸子植物无子房),具种子、颈卵器、胚是其特征,故选择 C。
  5. 答案:C
    • 解析:细菌、蓝藻、大肠杆菌均为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衣藻是真核藻类(有成形细胞核),故选择 C。
  6. 答案:C
    • 解析:橘青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接合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担孢子是担子菌的有性孢子,芽孢子是酵母菌的无性孢子,故选择 C。
  7. 答案:C
    • 解析: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后,先形成丝状或片状的原丝体,再从原丝体上产生芽体,发育为配子体;原植体是藻类的植物体形态,胞芽是无性繁殖器官,原叶体是蕨类的配子体,故选择 C。
  8. 答案:A
    • 解析: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孢子体(二倍体)和配子体(单倍体)均能独立生存,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微小;B 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C 是苔藓植物的特征,D 无对应植物类群,故选择 A。
  9. 答案:D
    • 解析:银杏的大孢子叶球简化,柄端的环形结构称为珠领(大孢子叶特化形成);套被是罗汉松的结构,珠鳞是松科的结构,珠柄是胚珠的柄,故选择 D。
  10. 答案:D
    • 解析:银杉、水杉、水松均为起源古老、现存数量稀少的 “活化石” 植物;杉木是常见的杉木属植物,无 “活化石” 称号,故选择 D。
  11. 答案:C
    • 解析:被子植物起源的假说中,单元起源说(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证据最充分,影响最大;多元起源说(多个祖先)和二元起源说(裸子植物两个类群分别起源)支持证据较少,故选择 C。
  12. 答案:D
    • 解析: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的花瓣合生,栀子属于茜草科,花瓣合生,为合瓣花亚纲;油菜(十字花科)、玫瑰(蔷薇科)、紫荆(豆科)均为离瓣花亚纲(原始花被亚纲),故选择 D。
  13. 答案:C
    • 解析:蝶形花冠由 5 片花瓣组成,包括 1 片旗瓣(最上方,最大)、2 片翼瓣(两侧)、2 片龙骨瓣(最下方,下缘合生,呈龙骨状),故选择 C。
  14. 答案:C
    • 解析:向日葵的头状花序分为边花和盘花,边花为舌状花,仅有雌蕊或雄蕊退化,无生殖能力(中性花);盘花为筒状花,两性,可结实,故选择 C。
  15. 答案:D
    • 解析:兰科植物的花结构特殊(如唇瓣、合蕊柱、花粉块),是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可吸引特定昆虫帮助传粉;附生 / 腐生是其生活方式,风媒传粉非兰科特征,故选择 D。
  16. 答案:C
    • 解析:侧生分生组织(如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由成熟组织脱分化形成,属于次生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为初生生长的分生组织,故选择 C。
  17. 答案:C
    • 解析:基本组织(薄壁组织)在植物体内分布最广,占比最大,功能多样(同化、贮藏、通气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均为局部分布,占比小,故选择 C。
  18. 答案:C
    • 解析:厚角细胞为生活细胞,分化成熟时仍具细胞核;导管分子、纤维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为死细胞;筛管分子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仅保留细胞质,故选择 C。
  19. 答案:C
    • 解析: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柱中心为后生木质部(无髓);单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柱中心为髓(后生木质部位于髓周围),故根吸收部位维管柱中心为后生木质部或髓,选择 C。
  20. 答案:B
    • 解析:细胞与茎轴横切面平行的壁为横向壁;切向壁(弦向壁)与茎轴的半径垂直、与切线平行;径向壁与茎轴的半径平行,故选择 B。
  21. 答案:D
    • 解析: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中,维管束排成间断的一环;周皮是次生结构,凯氏带位于根的内皮层,木质部发育为内始式(根为外始式),故选择 D。
  22. 答案:D
    • 解析:边材是靠近树皮的木质部,细胞生活或刚死亡,具输水能力;心材是中心的木质部,细胞死亡,质地致密、色泽深,无输水能力,故选择 D。
  23. 答案:D
    • 解析:维管形成层的纺锤形原始细胞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等);射线原始细胞产生射线,故选择 D。
  24. 答案:C
    • 解析:子叶留土幼苗的下胚轴不伸长,上胚轴迅速伸长,将胚芽顶出土面,子叶留在土中(如玉米、豌豆);下胚轴伸长形成子叶出土幼苗,故选择 C。
  25. 答案:B
    • 解析:裸子植物的胚乳由雌配子体发育形成(单倍体);被子植物的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形成(三倍体),故选择 B。
  26. 答案:C
    • 解析:花生种子为双子叶植物,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子叶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珠被发育为种皮,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花生胚乳退化),故选择 C。
  27. 答案:A
    • 解析:孔纹导管的细胞壁上有纹孔,相邻导管通过纹孔进行横向运输;穿孔是导管分子两端的开口,用于纵向运输;筛孔、筛域位于筛管,故选择 A。
  28. 答案:C
    • 解析:核桃的果实为核果,坚硬的外壳是内果皮,可食用部分是种子的子叶(储存营养),故选择 C。
  29. 答案:C
    • 解析:根的木栓形成层第一次发生多在中柱鞘(部分植物发生于表皮或皮层),中柱鞘细胞脱分化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故选择 C。
  30. 答案:B
    • 解析:旱生植物叶的特点是叶片厚而小、机械组织发达、气孔下陷形成气孔窝(减少水分蒸发);叶片薄而大是水生或湿生植物的特征,故选择 B。

四、问答题(60 分,每小题 12 分)

1. 被子植物常见细胞壁的特化类型有哪几种?说明其特点和各自在植物体中存在的位置?

  • 答案:
    被子植物细胞壁常见特化类型有 5 种,具体如下:
    1. 木质化
      • 特点:细胞壁内填充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有弹性,具抗压力和支持作用,不易被分解。
      • 位置:存在于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在根、茎的木质部,如树木的木材部分。
    2. 木栓化
      • 特点:细胞壁内沉积木栓质(脂肪性物质),细胞壁不透水、不透气,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成为死细胞。
      • 位置:存在于木栓层细胞中,分布在根、茎的周皮(次生保护组织),如老茎的外皮(树皮外层)。
    3. 角质化
      • 特点:细胞壁外表面形成角质层(角质为脂肪性物质),具不透水性,可减少水分蒸发,防止病菌侵入。
      • 位置:存在于叶、茎、果实的表皮细胞外壁,如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
    4. 黏液化
      • 特点:细胞壁的果胶、纤维素等成分被分解或转化为黏液,使细胞壁呈黏液状,具黏附性或保水作用。
      • 位置:存在于根尖根冠细胞、种子的种皮细胞中,如水稻种子种皮的黏液细胞,可保护根尖或帮助种子萌发。
    5. 矿质化
      • 特点:细胞壁内沉积矿物质(如钙、硅),使细胞壁坚硬、耐磨,增强机械支持或保护作用。
      • 位置: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的茎、叶表皮细胞中,如水稻、小麦的茎秆表皮细胞,细胞壁含硅质,可增强抗倒伏能力。
  • 解析:需按 “类型→特点→位置” 的逻辑展开,每个类型结合具体植物结构实例,确保特化特点与功能、位置相匹配,避免混淆不同特化类型的差异。

2. 多年生的双子叶植物树干,剥去树皮后剩下的主要是什么结构?从解剖学的角度解析为什么有些大树 “空心” 后仍能存活,剥去全部树皮后却会死亡?

  • 答案:
    1. 剥去树皮后剩下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包括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以及位于木质部内侧的髓(部分植物髓退化)。树皮包括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和次生韧皮部,剥去树皮后,次生韧皮部随树皮脱落,仅保留木质部。
    2. 大树 “空心” 后仍能存活的原因:
      • 大树 “空心” 通常是髓和部分老的次生木质部(心材)腐烂,而靠近树皮的次生木质部(边材)仍完整。
      • 边材中的导管和管胞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可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叶片,满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需求;同时,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未受损的韧皮部运输到根部,维持植物基本生理功能,故空心后仍能存活。
    3. 剥去全部树皮后死亡的原因:
      • 树皮中的次生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的主要通道,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蔗糖),需通过次生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果实等器官,供其生长发育。
      • 剥去全部树皮后,次生韧皮部被移除,有机物运输通道中断,根部无法获得有机物,逐渐因缺乏营养而死亡;根部死亡后,无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地上部分也随之死亡,故大树会死亡。
  • 解析:需先明确树皮的组成与剥去后的剩余结构,再从 “水分运输(木质部)” 和 “有机物运输(韧皮部)” 两个核心功能,分别解析空心存活与剥树皮死亡的原因,结合 “边材 / 心材”“筛管功能” 等解剖学概念,确保逻辑连贯。

3. 试述花药、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花药和雄配子体的结构?

  • 答案:
    一、花药的发育过程
    1. 花药原基形成:雄蕊原基顶端膨大形成花药原基,原基中央分化出维管束,周围为多层细胞,外层为表皮。
    2. 药室与造孢细胞形成:花药原基四角的细胞分裂旺盛,形成 4 个(或 2 个)药室,药室中央的细胞分化为造孢细胞。
    3. 花粉母细胞形成:造孢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二倍体)。
    4. 花药壁形成:药室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花药壁,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后期发育为纤维层)、中层(退化消失)、绒毡层(为花粉粒发育提供营养,后期退化)。
    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
    1. 小孢子形成: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4 个单倍体的小孢子(四分体,被胼胝质壁包围)。
    2. 单核花粉粒形成:四分体的胼胝质壁溶解,小孢子分离,形成单核花粉粒(小孢子),细胞内有大液泡,细胞核位于一侧。
    3. 二核花粉粒形成:单核花粉粒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 2 个细胞 —— 营养细胞(大,含大量营养物质,形成花粉管)和生殖细胞(小,呈梭形)。
    4. 三核花粉粒形成(部分植物):生殖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 2 个精子,此时花粉粒为三核花粉粒(1 个营养细胞 + 2 个精子);部分植物的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精子,花粉粒成熟时为二核花粉粒。
    三、成熟花药的结构
    成熟花药由花药壁、药室、花粉粒和维管束组成:
    • 花药壁:仅保留表皮和纤维层(药室内壁发育而来,具加厚条纹,帮助花药开裂);
    • 药室:内有大量成熟花粉粒;
    • 维管束:位于花药中央,为花药提供水分和营养。
    四、雄配子体的结构
    成熟的雄配子体即花粉粒,结构包括:
    • 花粉壁:分为外壁(厚,具花纹和萌发孔,含孢粉素,抗逆性强)和内壁(薄,具黏性,可萌发形成花粉管);
    • 细胞组成:二核花粉粒含 1 个营养细胞和 1 个生殖细胞;三核花粉粒含 1 个营养细胞和 2 个精子,精子为雄配子。
  • 解析:需按 “花药发育→花粉粒发育→成熟花药结构→雄配子体结构” 的逻辑展开,明确各阶段的细胞分化与结构变化,区分 “小孢子”“雄配子体”“雄配子” 的概念,确保发育过程连贯、结构描述准确。

4. 广义豆科植物分为几个亚科?试做一检索表来区分它们?

  • 答案:
    一、广义豆科植物的亚科分类
    广义豆科(Leguminosae)分为 3 个亚科,分别是: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又称苏木亚科)、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
    二、区分 3 个亚科的检索表(定距式检索表)
    1. 花冠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通常多于 10 枚)………………………… 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
    2. 花冠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数通常为 10 枚或更少
    3. 花冠不为蝶形,最上方 1 片花瓣(旗瓣)位于最内侧,雄蕊 10 枚或更少,分离………………………… 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
    4. 花冠为蝶形,最上方 1 片花瓣(旗瓣)位于最外侧,两侧为翼瓣,最下方为龙骨瓣;雄蕊多为 10 枚(9 枚合生 + 1 枚分离,或 10 枚全部合生)………………………… 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
  • 解析:需先明确 3 个亚科的名称,再根据 “花冠对称性、花瓣排列方式、雄蕊数量与离合状态” 等关键分类特征设计检索表,确保检索表的每一项特征清晰、对立,能准确区分三个亚科,避免特征重复或模糊。

5. 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进化地位最高、适应性最广的植物类群?

  • 答案:
    被子植物进化地位最高、适应性最广,主要基于以下特征:
    1. 生殖器官高度特化,繁殖效率高
      • 具有真正的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的结构可吸引昆虫、鸟类等传粉者,提高传粉效率(虫媒传粉);部分植物还发展出风媒、水媒等多种传粉方式,适应不同环境。
      • 胚珠被子房包被(形成果实),果实可保护种子,还能通过多种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扩散种子,扩大分布范围,提高后代存活率。
    2. 配子体高度简化,依赖孢子体生存
      • 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花粉粒)仅含 2-3 个细胞,雌配子体(胚囊)仅含 7 个细胞(8 个核),配子体体积小、发育周期短,且完全依赖孢子体(母体)提供营养,减少了外界环境对配子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生殖成功率。
    3. 具有双受精现象,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
      •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花粉管中的 2 个精子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和中央细胞的极核(形成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结合。
      • 双受精使胚乳获得父母本的遗传物质,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同时,基因重组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4. 营养器官多样,适应不同生境
      • 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高度特化:如肉质根(储存水分,适应干旱)、气生根(支持或吸收,适应附生环境)、块茎(繁殖和储存营养)、针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阔叶(提高光合效率,适应湿润环境)等。
      • 维管组织发达(导管和筛管),输导水分和有机物的效率高,可支持高大的植物体(如乔木),也能适应低矮的草本形态,覆盖从水生到陆生、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生境。
    5. 代谢途径多样,适应不同营养条件
      • 除光合作用外,部分被子植物发展出特殊代谢途径,如寄生(如菟丝子,依赖宿主获取营养)、腐生(如天麻,分解有机物获取营养)、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获取氮素),可适应缺乏光照、土壤贫瘠等特殊环境,进一步扩大了生存范围。
  • 解析:需从 “生殖特征(花、果实、双受精)、配子体简化、营养器官特化、代谢途径多样” 四个核心维度展开,每个维度结合具体特征说明其对进化地位和适应性的贡献,逻辑上从 “生殖优势” 到 “营养适应”,全面论证被子植物的进化高度与适应性广度。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