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 江苏科技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心路 >> 考研复试 >> 正文 2026 年 江苏科技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考研试卷库
2026 年 江苏科技大学考研真题 样题(含答案详解)

2026 年江苏科技大学运筹学考研真题 样题

备考江苏科技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的考生,可通过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获取考研及考博真题下载资源,该平台收录多学科历年真题,且所有年份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能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考点方向、梳理答题逻辑,提升应试能力。以下为 2026 年江苏科技大学运筹学考研真题样题及详细解析,助力考生深化知识理解、高效备考。

一、回答问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极小化问题的 LP,若为无界解(即目标函数趋向负无穷),单纯形法最终表有何特点?
  2. 存贮问题中,在其它费用不变的条件下,若单位存贮费用增加,最优订货批量、最优订货周期、单位时间的总费用分别会增加还是减少?

答案解析

  1. 极小化 LP 无界解的单纯形最终表特点
    解析:极小化线性规划(LP)的无界解,指存在可行解使目标函数值可无限减小(趋向负无穷),其单纯形法最终表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 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 0(极小化问题中,检验数≤0 为最优性条件,非基变量检验数 < 0 时,若该变量可无限增加,目标函数会无限减小);
    • 上述非基变量对应的列向量中所有元素≤0(即该非基变量的 “进基” 不会导致基变量变为负数,可行域无界,该变量可无限增大);
    • 基变量均满足非负约束(可行解存在),但因非基变量可无限增加且检验数 < 0,目标函数值随非基变量增大而无限减小。
      例如:极小化目标函数
  2. 单位存贮费用增加对存贮问题的影响
    解析:存贮问题(以经典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EOQ 为例)中,核心公式为:
    • 最优订货批量
    • 最优订货周期
    • 单位时间总费用
    当单位存贮费用
    • 最优订货批量
    • 最优订货周期
    • 单位时间总费用

二、求解运输问题(16 分)

(注:原文档表格信息存在缺失,基于运输问题常规题型补充完整条件:假设为 “3 个产地、4 个销地” 的平衡运输问题,产地供应量、销地需求量及单位运价如下表)
产地 \ 销地 B1 B2 B3 B4 产地供应量(单位)
A1 4 8 2 6 10
A2 7 3 5 4 15
A3 2 1 3 6 10
销地需求量(单位) 8 12 10 5 35(总供需平衡)

答案解析

运输问题求解核心是 “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方案→闭回路法或位势法检验优化”,具体步骤如下:

1. 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调运方案

最小元素法通过 “优先满足单位运价最低的供需配对” 确定初始方案,步骤如下:
  • 第一步:找最低运价(A3→B2,运价 1),供应 A3(10)满足 B2(12),调运 10 单位,A3 供应完毕,B2 剩余需求 2;
  • 第二步:剩余运价中找最低(A1→B3,运价 2),供应 A1(10)满足 B3(10),调运 10 单位,A1、B3 均完毕;
  • 第三步:剩余运价中找最低(A2→B2,运价 3),供应 A2(15)满足 B2 剩余需求 2,调运 2 单位,B2 需求完毕,A2 剩余 13;
  • 第四步:剩余运价中找最低(A2→B4,运价 4),供应 A2(13)满足 B4(5),调运 5 单位,B4 需求完毕,A2 剩余 8;
  • 第五步:剩余供需为 A2(8)→B1(8),调运 8 单位,供需全部满足。
初始方案调运表(单位:运输量):
产地 \ 销地 B1 B2 B3 B4 供应量
A1 0 0 10 0 10
A2 8 2 0 5 15
A3 0 10 0 0 10
需求量 8 12 10 5 35
单位运价 4 3 5 4 -
初始总运费

2. 用位势法检验方案是否最优

位势法通过计算 “产地位势
  • 第一步:设
  • 第二步:联立求解位势(过程略),得到
  • 第三步:计算非基变量检验数:
    • A1→B1:
    • 其他非基变量检验数均≥0,仅 A1→B1 需优化。

3. 闭回路法调整方案

以非基变量 A1→B1 为起点,找闭回路:A1→B1→A2→B3→A1,调整量
  • 调增 A1→B1:8 单位;
  • 调减 A2→B1:8 单位(A2→B1 运输量变为 0,退出基变量);
  • 调增 A2→B3:8 单位;
  • 调减 A1→B3:8 单位(A1→B3 运输量变为 2)。
优化后方案调运表:
产地 \ 销地 B1 B2 B3 B4 供应量
A1 8 0 2 0 10
A2 0 2 8 5 15
A3 0 10 0 0 10
需求量 8 12 10 5 35
优化后总运费

4. 结论

该运输问题的最优调运方案为:A1→B1 运 8 单位、A1→B3 运 2 单位;A2→B2 运 2 单位、A2→B3 运 8 单位、A2→B4 运 5 单位;A3→B2 运 10 单位,最小总运费为 112(单位需与题目一致)。

三、经济订货批量(EOQ)问题(16 分)

某医院药房每年需某种药 4000 瓶,每次订购费 100 元,每瓶药每年的保管费为 5 元,单价 10 元,制药厂提出的价格折扣条件为:(1)订购 100 瓶以上时,价格折扣为 3%;(2)订购 500 瓶以上时,价格折扣为 6%。问医院每次订购多少瓶最经济?

答案解析

经济订货批量问题需结合 “价格折扣” 计算不同折扣区间的 “总费用(订货费 + 保管费 + 购货款)”,选择总费用最低的订货量,核心公式为:
  • 总费用
  • 无折扣时最优订货批量

1. 计算无折扣区间(Q≤100 瓶)的总费用

  • 无折扣单价
  • 无折扣最优订货批量

2. 计算 3% 折扣区间(100<Q≤500 瓶)的总费用

  • 折扣后单价
  • 该区间内最优订货量为无折扣最优

3. 计算 6% 折扣区间(Q>500 瓶)的总费用

  • 折扣后单价
  • 该区间内最优订货量取最小订货量

4. 比较总费用,确定最优订货量

四、单纯形法解 LP 问题(16 分)

(注:原文档未明确 LP 具体约束,基于单纯形法常规题型补充完整:最大化目标函数

答案解析

单纯形法求解步骤为 “标准化→构建初始单纯形表→迭代(选进基变量、出基变量)→检验最优”,具体如下:

1. 模型标准化

引入松弛变量
  •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2. 构建初始单纯形表

初始基变量为
基变量
0 430 1 2 1 1 0 0 430/1=430
0 460 3 0 2 0 1 0 460/2=230
0 420 1 4 0 0 0 1 -(
- 0 0 0 0 0 0 0 -
- - 3 2 5 0 0 0 -

3. 迭代优化(第一次迭代)

  • 选进基变量:
  • 选出基变量:计算基变量
  • 主元素变换:以
第一次迭代后单纯形表(部分关键值):
基变量
0 200 -0.5 2 0 1 -0.5 0 200/2=100
5 230 1.5 0 1 0 0.5 0 -
0 420 1 4 0 0 0 1 420/4=105
- 1150 7.5 0 5 0 2.5 0 -
- - -4.5 2 0 0 -2.5 0 -

4. 迭代优化(第二次迭代)

  • 选进基变量:
  • 选出基变量:计算
  • 主元素变换:以
第二次迭代后,计算

5. 最优解与目标函数值

  • 最优基变量:
  • 非基变量:
  • 最优目标函数值
结论:该 LP 的最优解为

五、最小费用增广链问题(15 分)

(注:原文档网络图形信息缺失,基于最小费用流常规题型补充:假设为 “源点 S→节点 1→节点 2→汇点 T” 的网络,弧旁数字为(单位流量费用
  • S→1:(2,4,2);1→2:(1,3,1);2→T:(3,5,2);
  • S→2:(4,2,0);1→T:(5,3,0))

答案解析

最小费用增广链是 “从源点到汇点,剩余容量> 0,且单位流量费用之和最小” 的路径,求解步骤如下:

1. 计算各弧的剩余容量

剩余容量
  • 正向弧:
    • S→1:
    • S→2:
  • 反向弧:
    • 1→S:
    • 2→S:

2. 寻找所有增广链并计算费用

增广链需满足 “各弧剩余容量> 0”,可能的增广链及费用(各弧费用之和)如下:
  • 链 1:S→1→2→T,费用 = 2+1+3=6,剩余容量 = min (2,2,3)=2;
  • 链 2:S→2→T,费用 = 4+3=7,剩余容量 = min (2,3)=2;
  • 链 3:S→1→T,费用 = 2+5=7,剩余容量 = min (2,3)=2;

3. 确定最小费用增广链

比较各增广链费用,链 1(S→1→2→T)费用最小(6),剩余容量为 2。
结论:该网络的最小费用增广链为S→1→2→T,此增广链的费用为 6(单位:费用单位 / 单位流量)。

六、矩阵对策问题(共 18 分)

(注:原文档矩阵信息缺失,基于矩阵对策常规题型补充:假设局中人甲的策略为
  1. 用图解法求对策解。(12 分)
  2. 建立此对策的 LP 模型(不必求解,也不必化为对偶形式)。(6 分)

答案解析

1. 图解法求对策解

矩阵对策(2×2)图解法核心是 “找局中人的最优混合策略,使对方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提高收益”,步骤如下:
  • 设局中人甲的混合策略:
  • 计算甲对乙各纯策略的期望收益:
    • 乙选
    • 乙选
  • 作图分析:横轴为
  • 找甲的最优策略:甲希望最大化 “最小期望收益”(极大极小准则),即找两条直线交点:
  • 验证乙的最优策略:乙选
  • 最终对策解:甲的最优策略为

2. 建立 LP 模型

矩阵对策可转化为 LP 问题,局中人甲的目标是 “最大化最小期望收益”,局中人乙的目标是 “最小化最大期望收益”,以甲的 LP 模型为例:
  • 决策变量:甲的混合策略概率
  • 目标函数:最大化最小期望收益
  • 约束条件:
    1. 对乙的策略
    2. 对乙的策略
    3. 概率约束:
    4. 非负约束:
标准化后(令

七、网络计划问题(共 17 分)

(注:原文档表格信息存在缺失,基于网络计划常规题型补充完整:假设工作名称、乐观时间
工作 紧前工作 乐观时间 最可能时间 悲观时间
A - 3 5 7
B A 2 4 6
C A 3 4 5
D B 6 8 10
E C 2 3 4
F C 3 3 3
G D,E 4 5 6
H F,G 3 3 6
部分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
  1. 绘制网络计划图。(7 分)
  2. 求 19 天内完成工程的概率。(5 分)
  3. 多少天内完成工程的概率达 90%。(5 分)

答案解析

网络计划问题核心是 “计算各工作的期望时间与方差→找关键线路→结合正态分布计算完工概率”,步骤如下:

1. 绘制网络计划图

网络计划图(双代号)绘制规则:“箭线表示工作,节点表示事件,紧前工作完成后紧后工作才能开始”,具体如下:
  • 节点 1(起点)→箭线 A→节点 2;
  • 节点 2→箭线 B→节点 3;节点 2→箭线 C→节点 4;
  • 节点 3→箭线 D→节点 5;节点 4→箭线 E→节点 5;节点 4→箭线 F→节点 6;
  • 节点 5→箭线 G→节点 6;
  • 节点 6→箭线 H→节点 7(终点)。
(图形描述:起点 1 出发,A 到 2;2 分 B 到 3、C 到 4;3 到 D 到 5,4 到 E 到 5、F 到 6;5 到 G 到 6;6 到 H 到 7,形成两条主要路径:A-B-D-G-H 和 A-C-E-G-H、A-C-F-H)。

2. 计算工作期望时间与方差

  • 期望时间
  • 方差
各工作计算结果:
工作
A (3+4×5+7)/6=5 ((7-3)/6)²=16/36=4/9
B (2+4×4+6)/6=4 ((6-2)/6)²=16/36=4/9
C (3+4×4+5)/6=4 ((5-3)/6)²=4/36=1/9
D (6+4×8+10)/6=8 ((10-6)/6)²=16/36=4/9
E (2+4×3+4)/6=3 ((4-2)/6)²=4/36=1/9
F (3+4×3+3)/6=3 ((3-3)/6)²=0
G (4+4×5+6)/6=5 ((6-4)/6)²=4/36=1/9
H (3+4×3+6)/6=3.5 ((6-3)/6)²=9/36=1/4

3. 找关键线路(总期望时间最长的路径)

计算各路径总期望时间:
  • 路径 1:A-B-D-G-H:5+4+8+5+3.5=25.5 天;
  • 路径 2:A-C-E-G-H:5+4+3+5+3.5=20.5 天;
  • 路径 3:A-C-F-H:5+4+3+3.5=15.5 天;
关键线路为A-B-D-G-H,总期望完工时间

4. 求 19 天内完成工程的概率

设实际完工时间为

5. 求概率达 90% 的完工时间

设完工时间为
结论:约 27 天内完成工程的概率达 90%。

八、木材储运公司 LP 模型建立(17 分)

某木材储运公司每季初购进木材,部分本季出售,部分储存(最大储存量 40 万米 ³),储存费为
季度 买进价(万元 / 万米 ³) 卖出价(万元 / 万米 ³) 销售量(万米 ³)
1 410 425 100
2 430 440 140
3 400 465 200
4 450 455 160

答案解析

LP 模型建立核心是 “定义决策变量→确定目标函数(利润 = 销售收入 - 购买成本 - 储存费)→列约束条件(供需平衡、储存量限制)”,具体如下:

1. 定义决策变量

2. 确定目标函数(最大化总利润)

利润 = 各季销售收入 - 各季购买成本 - 各季储存费:
  • 销售收入:
  • 购买成本:
  • 储存费:
    • 第 1 季末储存
    • 第 2 季末储存
    • 第 3 季末储存
    • 第 4 季末无储存,无储存费。
总利润目标函数:

3. 列约束条件

  • 供需平衡约束(每季初库存量 + 本季购进量 = 本季销售量 + 本季末库存量):
    1. 第 1 季:
    2. 第 2 季:
    3. 第 3 季:
    4. 第 4 季:
  • 销售量约束(每季销售量≤市场需求量):
  • 储存量约束(每季末储存量≤最大储存量 40 万米 ³):
  • 非负约束:
综上,该问题的 LP 模型已建立完毕。

九、LP 最优基分析(共 25 分)

某 max 问题 LP 的初始单纯形表与

初始表(

基变量
3 1/2 1/2 1 1 0
7 1/2 3/2 2 0 1
2 1 0 1 0 0
4 0 1 1 -1 0
- - 0 0 -4 -3 -1
- - 0 0 0 0 0
(注:最终表中

答案解析

LP 最优基分析核心是 “检验数不变性(目标系数范围)、约束添加后的可行性、资源影子价格(资源增量影响)、右端项范围(

1. 

最优基不变的条件是 “所有非基变量检验数≤0(max 问题),基变量检验数 = 0”,此处基变量为
  • 基变量
  • 由最终表,
结论:

2. 增加约束

  • 第一步:将最优解(
  • 第二步:引入松弛变量
  • 第三步:因
结论:增加约束后,原最优解不可行,需重新迭代,最优解会调整,目标函数值降低。

3. 增加资源量的决策(目标值增加最多)

  • 资源量对应 LP 约束的右端项
  • 计算各资源的影子价格(基变量
  • 影子价格最大的资源为资源 1(4),应优先增加资源 1 的量;
  • 计算资源 1 的最大增量:由基变量非负约束,
  • 目标值增加量 = 5×4=20。
结论:应增加资源 1 的量,最多增 5 单位,目标值能增 20 单位。

4. 

  • 设右端项变化为
  • 结合最终表基逆矩阵,计算得
结论: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