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综合考研真题样题
备考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相关专业(如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硕士)的考生,可通过考博信息网(
http://www.kaoboinfo.com/) 获取该校历年英语综合考研真题及考博真题资源。该平台收录了多所院校外语类真题,所有年份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由外语教学与文史专业教研团队结合学科考点、命题规律及跨文化知识编写,能帮助考生精准掌握英语综合中的文史知识、古文阅读与翻译能力,梳理答题逻辑,提升备考效率与应试能力。以下为适配 2026 年备考的样题及深度解析,供考生参考。
一、名词解释(示例补充,结合文档中提及的西方文化相关内容,每题 4 分,共 16 分)
1. The Wealth of Nations
答案解析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是 18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年出版。
其核心观点包括:主张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提出 “看不见的手” 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会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强调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对后世经济学影响深远,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至今仍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文献。
解析要点:明确著作的 “作者、出版时间、核心观点、历史地位”,结合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说明,避免仅翻译书名而缺乏深度。
2. Watergate Scandal
答案解析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是 1972 年至 1974 年发生在美国的政治丑闻,因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而得名。
事件起因是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竞选团队成员非法闯入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文件,事后尼克松政府试图掩盖真相。随着调查深入,证据显示尼克松本人参与了掩盖行动,最终在国会弹劾压力下,尼克松于 1974 年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该事件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权力滥用问题,推动了美国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意识,也促使《信息自由法》等透明化法案的完善。
解析要点:梳理 “事件时间、起因、发展、结果”,突出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避免仅简述事件而忽略历史意义。
3. The New Deal
答案解析
新政(The New Deal)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为应对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推出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改革政策,主要实施于 1933 年至 1939 年。
其核心措施包括:通过《紧急银行法》稳定金融体系;推行 “以工代赈”(如田纳西河谷管理局项目),创造就业岗位;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调节工业与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金、失业保险),缓解社会矛盾。
新政虽未彻底消除大萧条,但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解析要点:明确 “实施背景、核心措施、政策效果”,结合经济大萧条的历史背景说明,体现新政的 “政府干预” 特色。
二、古文标点与翻译(8 分)
题目: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答案解析
(1)加标点符号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标点说明:
- 先拆分句子主干,“管宁、华歆” 为主语,“共园中锄菜” 为谓语,中间用逗号分隔;
-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为连贯动作,用逗号分隔,句末用句号;
- “又尝同席读书” 开启新场景,与前文用句号分隔;“有乘轩冕过门者” 为插入的场景描述,后用逗号;
-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为两人不同反应,用逗号分隔;“宁割席分坐” 后引出对话,用冒号和引号标注直接引语,句末用句号。
(2)现代汉语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把金子当作瓦块石头一样(不在意),华歆却捡起金子后又扔了出去。两人又曾经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着有篷盖的车子、戴着礼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翻译要点:
- 准确还原细节:“轩冕” 指古代达官贵人的车马服饰,翻译为 “有篷盖的车子、戴着礼帽”,体现身份;“废书” 译为 “放下书”,避免直译 “废弃书”;
- 保留人物性格:通过 “与瓦石不异”“读如故” 体现管宁的淡泊名利,“捉而掷去之”“废书出看” 体现华歆的浮躁,符合原文对比意图;
- 语句通顺自然:拆分古文长句,用 “一起”“却”“还像原来一样” 等连接词,使现代汉语表达流畅,无文言残留。
三、文言字词解析(4 分)
题目:分析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词性、用法或意思
- 王顾左右而言他。(顾)
-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城;池)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乃)
-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之)
-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之)
- (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小)
答案解析
-
顾:动词,词性为实义动词,意思是 “回头看、环顾”。句子译为 “大王环顾左右的人,然后把话题转到其他事情上”,体现齐王回避问题的态度。
-
城:第一个 “城” 为名词,指 “城墙”(方城是楚国的山名,此处指以方城山为城墙);第二个 “池” 为名词,指 “护城河”。句子译为 “楚国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体现楚国的地理防御优势。
-
尔:第二人称代词,意为 “你”(指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乃: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意为 “你的”。句子译为 “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尔”“乃” 均用于亲近的人之间,语气恳切。
-
之:代词,代指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的情况,此处为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即 “未有之也”),词性为指示代词。句子译为 “不学习就自己知道,不询问就自己明白,从古到今的事例中,没有这样的情况”。
-
之:动词,意为 “到、往”,表示动作趋向(“引兵之薛” 即 “率领军队到薛地”),词性为实义动词,区别于代词用法。
-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 “认为…… 小、觉得…… 小”,词性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子译为 “孔子登上泰山后,觉得天下变小了”,体现泰山的高大与孔子的视野开阔。
解析要点:每个字词需明确 “词性、用法(如活用、前置)、具体含义”,结合句子语境说明,避免仅给释义而不解释语法功能(如 “之” 的动词与代词差异、“小” 的意动用法)。
四、选择题(6 分)
(一)单项选择题(2 分)
- 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庄子 C. 屈原 D. 孟子
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孔子、孟子的言论由弟子整理成书(《论语》《孟子》),未以个人名字单独成书;庄子的《庄子》虽为个人著作,但成书时间晚于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创作了《离骚》《九歌》等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首个以个人名字流传作品的诗人,其 “楚辞” 体对后世诗歌(如汉赋、唐诗)影响深远,故选 C。
- 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 “china”,这突出说明了( )
A. 中国制瓷技术对世界影响巨大 B. 商文化在世界上有特殊地位
C. 秦朝国威和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 D. 隋唐时期形成多民族一体化的共同体 —— 唐人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china” 一词源于 “昌南”(今江西景德镇),昌南是唐代著名瓷都,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因品质精良,欧洲人以 “昌南”(音近 “china”)代指中国及中国瓷器,体现中国制瓷技术的世界影响力;B(商文化)、C(秦朝)、D(唐人)均与 “china” 的词源无关,故选 A。
- 清代乾隆时编辑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
A. 《四库全书》 B. 《古今图书集成》 C. 《册府元龟》 D. 《永乐大典》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四库全书》由乾隆皇帝主持编撰,收录图书 3461 种、79309 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B(《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类书,C(《册府元龟》)是宋代类书,D(《永乐大典》)是明代编撰的类书,均非清代丛书,故选 A。
- 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的救亡与思想启蒙运动应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A 排除);戊戌变法(1898 年)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传播西方思想(如民权、进化论),兼具 “救亡”(应对民族危机)与 “思想启蒙” 双重属性;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暴力革命,核心是推翻帝制(C 排除);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侧重反传统与传播民主科学,救亡属性较弱(D 排除),故选 B。
(二)多项选择题(4 分,多选或少选该题无分)
-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著名的章回小说有(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儒林外史》
答案解析
答案:ABCD
解析: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主要体裁,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贯。《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均为经典章回小说,分别代表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的高峰,故选 ABCD。
- 下列哪些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
A.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 B.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答案解析
答案:BCD
解析: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代)是天文测量成就,主要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对全球文明进程影响有限(A 排除);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使纸张普及,替代竹简、丝绸,推动知识传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提高印刷效率,促进文化普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代)为新航路开辟、全球航海贸易提供关键技术,三者均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故选 BCD。
-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画迹可考的著名画家,传世作品有( )
A. 《女史箴图》 B. 《洛神赋图》 C. 《步辇图》 D. 《历代帝王图》
答案解析
答案:AB
解析: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传世作品《女史箴图》(依据张华《女史箴》创作,描绘女性道德规范)、《洛神赋图》(依据曹植《洛神赋》创作,展现人神相恋的浪漫场景)均为其代表作;《步辇图》(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唐代阎立本)是唐代画家作品(C、D 排除),故选 AB。
- 唐朝时期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 )
A. 吉备真备 B. 空海 C. 鉴真 D. 玄奘
答案解析
答案:ABC
解析:吉备真备(日本遣唐使)、空海(日本僧人,入唐学习佛法与文化,回国后创立真言宗)均为日本赴唐的文化交流使者,推动日本学习唐朝制度、文化;鉴真(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医学、建筑技术,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玄奘(唐朝高僧)西行印度取经,主要推动中印文化交流(D 排除),故选 ABC。
五、填空题(3 分)
- 举世闻名的________人是 1927 年首次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的,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
- 西汉司马迁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明朝实行________,将田赋、杂役、徭役等分摊到田亩中,折成银两,统一征收白银。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
- 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仍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进士科考试分为三级,即院试、乡试及________。
- 1004 年,北宋政府把唐朝出产瓷器的新平务改为________,在那里建官窑生产瓷器,后来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制瓷中心。
- 在宋代,封建统治者要求读书人把十三经中的《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和《》两篇相配合研读,即 “四书”。
答案解析
- 北京猿(或 “北京人”);解析:北京猿人化石 1927 年发现于周口店,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代表,距今约 40 万 - 50 万年。
- 《史记》;解析:《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 130 篇,以本纪、世家、列传等体例,开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 一条鞭法;解析:明朝张居正改革推行 “一条鞭法”,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白银),简化赋税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会试(或 “殿试”,注:明清进士科三级考试为 “院试 — 乡试 — 会试 — 殿试”,此处题干 “三级” 表述简化,核心为 “会试”,殿试为更高层级,但结合常见表述,填 “会试” 更符合题意);解析:院试录取为秀才,乡试录取为举人,会试录取为贡士,殿试录取为进士。
- 景德镇;解析:新平务(今江西景德镇)在北宋改称景德镇,因官窑生产优质瓷器(如青白瓷),逐渐成为 “瓷都”。
- 大学;中庸;解析:“四书” 为宋代朱熹编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核心教材。
六、王朝排序题(3 分)
题目:请按照次序写出从夏到清的历代王朝(需包含主要统一王朝与重要分裂时期)
答案解析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与辽、金、西夏并立)→元→明→清
排序要点:
- 包含 “统一王朝”(如秦、汉、隋、唐、元、明、清)与 “分裂时期”(如东周、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宋辽金并立),避免遗漏关键阶段;
-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南朝与北朝并列,南宋与辽金西夏并立,需标注分裂时期的并列政权,体现历史发展的完整性;
- 顺序准确,无颠倒(如 “秦” 在 “西汉” 前,“隋” 在 “唐” 前),符合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脉络。
解析要点:按 “时间先后” 排序,突出 “统一与分裂交替” 的历史规律,标注分裂时期的细分阶段,避免仅罗列统一王朝而忽略分裂时期(如南北朝、五代十国)。
七、备考建议
- 跨文化知识整合:中西结合,双线备考
英语综合常涉及西方文化(如《国富论》《新政》)与中国文史知识(如古文、朝代、科技),需分别构建知识体系:
- 西方文化:以 “历史事件(水门事件)、经典著作(《国富论》)、经济政策(新政)” 为核心,结合英美国家发展脉络记忆,避免孤立背诵;
- 中国文史:按 “朝代更迭、古文词汇、文学作品、科技成就” 分类,如整理 “明清小说列表”“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结合真题高频考点(如科举制度、四书)强化。
- 古文能力突破:标点、翻译、字词三位一体
- 标点训练:掌握古文断句规则(如 “者、也、矣” 等语气词后常断句,主谓宾结构清晰后断句),通过真题段落练习,避免因断句错误影响翻译;
- 翻译技巧:遵循 “信达雅” 原则,先准确直译(如 “轩冕” 译为 “达官贵人的车马服饰”),再调整语序使现代汉语流畅,保留原文情感(如管宁割席的坚定态度);
- 字词积累:整理 “高频文言字词表”(如 “之” 的代词 / 动词用法、“小” 的意动用法),结合例句记忆,避免仅记释义而不理解语法功能。
- 选择题与填空题:精准记忆,规避陷阱
- 选择题:关注 “易混选项”(如《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的朝代差异、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差异),通过对比表格(如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区分相似知识点;
- 填空题:记忆 “关键时间、名称、人物”(如北京猿人发现时间、一条鞭法朝代),避免错别字(如 “景德镇” 不写 “景得镇”,“四书” 不遗漏《大学》《中庸》)。
- 模拟真题训练:把控时间,规范答题
通过考博信息网获取西安外国语大学历年英语综合真题,严格按考试时间模拟,训练 “先易后难” 的答题策略(如先完成填空题、选择题,再攻克古文翻译与名词解释);答题后对照高分答案详解,修正 “古文翻译不流畅”“名词解释缺乏深度” 等问题,总结不同题型的得分技巧(如名词解释需包含 “背景 — 内容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