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依托单位,2026 年博士招生覆盖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三大一级学科,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学院最新招生专业目录,从院系优势、招生方向、导师资源、培养特色及备考建议等维度展开全面解析,为意向报考者提供精准指引。考生如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相关学科考博真题及高分答案详解,可登录考博信息网(
http://www.kaoboinfo.com/)获取,该平台收录所有年份真题,解析由学科资深专家编写,覆盖笔试高频考点与面试核心能力要求。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首批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核心优势体现在:
- 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 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2023 年第五轮学科评估获最高等级,“马克思主义原理” 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平台支撑: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上海市党建理论研究基地等 10 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为科研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 历史底蕴:传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光荣传统,1920 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全文中译本,2020 年学院《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
- “三位一体” 培养体系:构建 “教学 - 科研 - 实践” 融合模式,创新开设 “小马过河” 学术沙龙、“泮林望菁” 课题研究、“朋辈交流” 互助平台,定期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与思政课教学大赛;
- 教学成果丰硕:拥有国家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教学团队获评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 科研实力突出:近五年 17 位专家的 26 篇成果获中办、教育部等录用,部分获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研究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比例超 80%。
2026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招生共设 3 个一级学科、16 个细分方向,总招生计划 49 人(含直博生 1 人、拟招硕博连读生 12 人),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生源情况调整。各专业及方向详情如下:
该学科聚焦科学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依托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理论研究人才。
作为学院核心招生学科,下设 8 个细分方向,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领域,其中 08 方向含望道研究院依托招生(拟招 1 人,咨询邮箱:wdyjy@fudan.edu.cn)。
作为全国首批增列的一级学科,2023 年率先启动招生,2026 年方向进一步细化,聚焦党的建设与纪检监察领域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 25 人,汇聚国家级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核心导师团队及研究方向如下:
- 刘红凛: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建设与党内法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是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带头人;
- 金伟:博士生导师,国家 “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 高国希: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理论,主编《思想道德与法治》国家级教材;
- 郭定平: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长期从事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 宋道雷: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聚焦共同富裕与基层治理研究;
- 夏巍:博士生导师,上海市 “中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擅长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与社会批判理论分析;
- 叶方兴:博士生导师,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对象,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青年思想动态,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学制:普通招考与硕博连读生学制 4 年,直接攻博生学制 5 年;
- 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培养,需全脱产学习,学校提供住宿申请资格(按复旦大学研究生住宿管理办法执行);
- 专项说明: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另行公布,单独接受报名,具体细则见学院后续通知。
- 材料审查:由学院招生工作小组组织 3 名及以上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盲审,重点审核学术背景、科研成果、研究计划可行性;
- 综合考核:包含专业测试(闭卷,考查学科基础理论)、综合面试(含学术问答、英文交流、研究计划阐述),面试时长约 30 分钟 / 人,侧重考查学术潜力与方向匹配度;
- 成绩计算:综合成绩 = 材料审查成绩 ×40% + 专业测试成绩 ×30% + 面试成绩 ×30%,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 学术方向:85% 左右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 “双一流” 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部分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科研机构;
- 实践方向:20% 左右毕业生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如中央和地方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或进入国企、事业单位从事党建与理论研究工作,部分事迹获央视新闻报道。
-
前期(报名前 3-4 个月):
- 方向定位:结合自身研究兴趣选择细分方向(如关注纪检监察可报 030700-06 方向,侧重理论研究可报 030500-01 方向),通过学院官网查询导师最新论文(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马克思主义研究》),明确研究方向匹配度;
- 文献积累: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节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以及《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核心教材。
-
中期(报名后 1-2 个月):
- 材料打磨:重点完善研究计划书(建议 5000-8000 字),明确研究主题(如 “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路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批判”)、方法与创新点,可参考导师近期研究课题调整方向;
- 真题训练:通过考博信息网下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考博真题,针对性突破专业测试中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党史重大事件分析题”,掌握答题逻辑与得分要点。
-
后期(考核前 2 周):
- 模拟面试:按 “自我介绍(3 分钟)+ 科研经历阐述(5 分钟)+ 专业问题应答(10 分钟)+ 英文问答(5 分钟)” 流程训练,重点准备 “研究计划可行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动态” 等高频问题;
- 前沿追踪:关注近期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如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最新理论文章,面试中融入前沿观点提升学术视野。
- 真题覆盖全:收录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近 10 年考博真题,包括专业测试(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党内法规体系构建”)、英语笔试真题;
- 解析质量高:所有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标注考点溯源(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应教材章节)、答题思路拆解(“论述题分点答题模板”);
- 配套资料全:提供 “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知识点手册”“中共党史党建学面试常见问题汇总”,助力考生系统性梳理知识体系,如 “党史重大事件时间轴”“党内法规重点条文解读” 等资料可直接用于备考。
- 官方平台:
- 咨询方式:
- 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电话 021-65643040(工作日 9:00-11:30、14:00-16:30),解答专业方向、材料提交等问题;
- 望道研究院咨询:邮箱 wdyjy@fudan.edu.cn(仅解答 030500-08 方向相关问题);
- 重要提醒:学院不举办任何考博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切勿轻信非官方机构 “保过” 承诺,以官网信息为准。
综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6 年博士招生方向明确、导师资源优质,适合有志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建设实践的考生报考。建议考生尽早明确研究方向,结合真题资源扎实备考,同时密切关注学院通知,确保信息获取及时准确,提升报考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