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 湖北中医药大学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6年 湖北中医药大学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考研试卷库
2026年 湖北中医药大学考博真题,考博试题

2026 年湖北中医药大学考博真题样题

考博资源>>湖北中医药大学考博专区: 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详解下载

本文以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年考博中医基础理论真题为例,作为 2026 年考博真题的样题参考。本校所有年份考博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能为考生备考提供精准指导。如需获取最近年份以及更多、更详细的湖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课考博真题,可登录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查询下载,也可直接访问本校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2773391.html)获取资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年考博中医基础理论真题高分答案详解

1. 津液的代谢过程及涉及脏腑的功能

答案详解津液代谢是中医基础理论中 “水液代谢” 的核心内容,指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其正常运行依赖多个脏腑的协同作用,具体如下: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经脾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吸收而成。
  • 脾胃: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中的津液部分吸收并上输于肺;胃主受纳腐熟,参与水谷初步消化,为津液生成提供原料。
  • 小肠: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中的津液,将剩余糟粕传于大肠。
  •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部分水分,形成粪便排出。

(2)津液的输布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依赖肺、脾、肾、三焦、肝的协同作用。
  • :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津液至皮毛肌腠(濡养体表),肃降津液至脏腑组织(濡养内脏);同时通过 “通调水道” 作用,将津液下输于肾和膀胱。
  • :主升清,将津液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布散作用输布全身;脾的 “运化水湿” 功能还可防止津液停聚成痰饮。
  • :肾主水,通过蒸腾气化作用,将津液中的清者(有用部分)重新吸收输布至全身,浊者(无用部分)下注膀胱;肾气的推动是津液输布的根本动力。
  • 三焦:是津液输布的通道,“三焦气化” 维持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若三焦气化失常,可导致津液停聚(如水肿)。
  • :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津液在体内的输布,防止津液停滞(如肝郁气滞可致水湿内停)。

(3)津液的排泄

津液通过汗、尿、粪三种途径排出体外,涉及肺、肾、膀胱、大肠的功能。
  • :主宣发,通过皮毛汗孔排出汗液(“肺主皮毛”“汗为心液,肺主宣发”)。
  • 肾与膀胱:肾气化膀胱,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是津液排泄的最主要途径。
  • 大肠:排泄粪便时带走部分津液(如大肠津亏可致便秘)。

(4)临床意义

津液代谢失常可导致痰饮、水肿、湿滞等病变。如:
  • 肺失宣降→津液停聚为痰,表现为咳嗽痰多;
  • 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表现为腹胀、泄泻、水肿;
  • 肾气化失常→水液潴留,表现为水肿、小便不利。
    治疗需 “辨证求因,调畅脏腑”,如肺失宣降致痰饮,用 “温肺化饮” 法(小青龙汤);脾失运化致水肿,用 “健脾利水” 法(五苓散)。

2. 阴阳学说在中医防治疾病中的应用

答案详解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贯穿疾病防治的全过程,包括 “辨证、治疗、预防” 三个维度,具体如下:

(1)阴阳辨证:把握疾病本质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通过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阴证、阳证),可把握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本质。
  • 阴证:多表现为寒、虚、里证,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 阳证:多表现为热、实、表证,如面色红赤、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 阴阳两虚 / 两伤:如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舌红少苔)、阳虚寒盛(四肢厥冷、舌淡胖),或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口干,又有阳虚怕冷)。

(2)阴阳治疗:确立治则治法

根据 “阴阳失调” 的类型,确立 “调整阴阳” 的治则,具体治法包括:
  •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 泻其阳盛:热证用 “热者寒之”,如阳明腑实证用大承气汤泻热通便;
    • 损其阴盛:寒证用 “寒者热之”,如里寒证用理中汤温中散寒。
  •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 阴虚则补阴(阳病治阴):如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
    • 阳虚则补阳(阴病治阳):如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 阴阳双补:如气阴两虚用生脉散(补气养阴),阴阳两虚用龟鹿二仙胶(滋阴补阳)。
  • 阴阳互制、互济:利用阴阳相互制约、依存的关系治疗,如 “阴中求阳”(补阳时佐以滋阴,如右归丸中配伍熟地)、“阳中求阴”(补阴时佐以温阳,如左归丸中配伍鹿角胶)。

(3)阴阳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未病先防:根据体质阴阳偏盛偏衰调摄,如阴虚体质者忌燥热,宜滋阴降火;阳虚体质者忌生冷,宜温阳散寒。
  • 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向阴阳失衡的方向传变,如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即肝病(阳亢)易传脾(阳虚),需提前健脾,防止阴阳进一步失调。

(4)临床实例

以 “高血压病” 为例,若辨证为 “肝阳上亢(阳证、实证)”,治则为 “平肝潜阳(泻其阳盛)”,方用天麻钩藤饮;若发展为 “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治则为 “滋阴潜阳(阴阳双补、互制)”,方用镇肝熄风汤,体现了阴阳学说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动态治疗策略。
如需获取湖北中医药大学最近年份以及更多、更详细的英语、专业课考博真题,可登录考博信息网(http://www.kaoboinfo.com/)查询下载,也可访问本校历年考博真题下载专用页面(http://www.kaoboinfo.com/shijuan/school/408061_1_2773391.html)获取精准、有效的备考资料,所有真题均配备高分答案详解,助力考生高效备考,顺利通过考博考试。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