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2025 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聚焦教育实践与艺术创新领域,涵盖教育、国际中文教育、音乐三大专业类别,采用 “指导组” 集体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下是专业目录的详细解析,为考生提供精准报考指南。
- 培养方向:学校战略规划、教育政策执行、教育资源管理
- 适合人群:中小学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需 5 年以上教育管理经验),需提交学校管理改革案例或政策研究报告。
- 指导组构成:包含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方向专家,如袁振国、张天雪等教授。
- 研究方向:学科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创新、“双减” 政策实践
- 特色设置:要求考生填报具体课程领域(如语文、数学、体育等),需提供 5 年以上学科教学经验证明及教学成果(如省级优质课获奖证书)。
- 实践资源:对接浙江省中小学名校,参与 “课堂革命” 省级试点项目。
- 研究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规划指导
- 培养模式: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培养,导师组包含李伟健、孙炳海等教育心理学专家。
- 培养目标:国际中文教材研发、跨文化教学法创新
- 优先条件:有海外汉语教学经历(如孔子学院志愿者),需提交教学案例或教材编写样本。
- 研究重点:国际中文教育机构运营、海外教学项目管理
- 实践支持:依托学校非洲研究院,参与 “中非语言交流合作” 国家级项目。
- 培养特色: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政策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 导师团队:包含刘鸿武、徐薇等区域国别研究专家,强调多语言能力(如英语 + 法语 / 斯瓦希里语)。
- 研究领域: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民族音乐传承、音乐教育测评
- 考核特色:复试需加试音乐技能(如器乐演奏或作曲展示),需提交个人作品集或教学成果视频。
- 合作资源: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共建实践基地,支持田野调查与创作实践。
- 2025 年拟计划招生 52 人(教育 41 人 + 国际中文教育 6 人 + 音乐 5 人),正式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 非全日制指标主要分配至教育专业博士(约 36 人),国际中文教育与音乐专业仅招全日制。
- 工作经验:
- 教育博士需 5 年以上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验;
-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需国际中文教学或相关实践经历。
- 英语水平:
- 需满足 CET-4≥425 分、IELTS≥5.5 等条件之一,或通过学校英语测试;
- 科研成果:
- 近 3-5 年需有与报考领域相关的成果(如教育博士可提交教学类论文、国际中文教育博士可提交海外教学研究报告)。
- 实践成果证明:
- 教育博士需提供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获奖证书或学校管理文件;
-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需提交海外教学日志、学生反馈记录;
- 研究计划:
- 定向协议:
- 非全日制考生需提交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明确毕业后回原单位服务年限。
- 教育博士:
- 笔试:教育政策分析 + 学科教学论;
- 面试:结合工作案例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考核(如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体系”)。
-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
- 专业考核: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外语考核:英语笔试 + 目标语种(如法语)口语测试。
- 音乐博士:
- 专业技能:现场演奏或作曲展示(占比 40%);
- 学术面试: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计划答辩。
- 按 “材料审核(40%)+ 综合考核(60%)” 总成绩排序录取;
- 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分别排名,定向生比例不超过各领域计划的 70%。
- 全日制教育博士:1.2 万元 / 年,基本学制 4 年;
- 非全日制教育博士:8 万元 / 全程(分两年缴纳);
- 国际中文教育 / 音乐博士:待定(以浙江省发改委批复为准),预计与教育博士相近。
- 全日制考生:
- 国家助学金 15000 元 / 年,学业奖学金 10000-20000 元 / 年;
- 专项资助:参与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可获海外调研补贴(最高 2 万元 / 次)。
- 非全日制考生:
- 可申请学校 “三助” 岗位(助教 / 助研),津贴 4500-12000 元 / 年;
- 无国家助学金,可参评校级社会奖学金(如 “陶行知教育基金”)。
- 教育博士:0579-82283780(教育学院),需说明报考领域(领导与管理 / 课程与教学 / 学生发展);
- 国际中文教育博士:0579-82299883(国社学院),咨询海外教学经历认定标准;
- 音乐博士:0579-82283152(艺术学院),获取作品集提交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紧密对接教育行业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现实需求,适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者深造。建议考生提前联系指导组导师,针对性准备工作成果与研究计划,在考核中突出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把握职业发展的进阶机遇。